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切实强化稳产增产措施,逐级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胡春华指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大事要事。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今年农业稳产增产各项目标任务,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切实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突出加强田间管理,全面做好农业防灾减灾。要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把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和责任人,加快耕地建设改造提高地均产出,用高质量新建耕地保障实现占补平衡。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健全符合农业特点的科研体系。要积极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和设施畜禽养殖,切实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拓展养殖空间,提高重要副食品供给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耕地整备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适应农机作业的品种和技术模式。(来源:人民日报)
]]>《规划》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十个战略导向,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规划》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望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规划》安排了七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务提质、环境美好,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五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六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七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规划》谋划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9方面58项重大工程、行动和计划,提出了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改革措施,并要求健全落实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来源:人民日报)
]]>8月11-12日,(第六届)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在广西桂林盛大召开。本届论坛由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首都生物肥料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肥料企业、种植大户等400余人参加。鄂中生态委派广西分公司全员参加论坛大会及鄂中仟金方微生物生态复合肥展会。
在此次论坛上,针对科研、生产、推广、服务等方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肥料厂家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及打分,最终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等十家知名肥料企业脱颖而出,获得“中国生物肥料知名企业”称号!作为行业旗舰企业之一的鄂中生态,依靠鄂中仟金方微生物生态复合肥强大的领导品牌,在行业内首次定位新品类:微生物生态复合肥;行业首次倡导:中医“清.调. 补”理论在作物营养和土壤养护中的应用;行业首次使用:“微生物生态复合肥”品名;行业首次品牌定位:作物和土壤的中医养护科技;行业首次跨界融合:“以中医问诊中国农业、为中国亿万耕地疗伤”;行业全新的施肥模式:激活作物主动吸收,恢复土壤自动供肥;超强科技支撑:复方内驱因子(所有添加活性物质总称);颠覆有益微生物高盐状态下不能存活的认知;中国第一智造:作物和土壤的中医复方;全新认知习惯:种地养地、防病抗病。受到了百位行业专家学者们的赞许,站在行业的最前列!将在中国未来的生物肥料产业发展中以产业带动行业,促进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主办的高层次、开放式论坛。论坛紧扣产业脉搏,携手行业力量,聚焦企业发展,促进业界交流,以全产业视野谋划和推动肥料行业创新健康发展,吸引了来自肥料界的政府官员、行业领袖、专家学者等高层知名人士的普遍支持和广泛关注,成为了新型肥料行业最具影响力、内容最丰富、信息最前沿、嘉宾最资深的行业论坛,形成了对新型肥料产业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价值的深刻见解,产生了重要的行业影响力。
“中国生物肥料知名企业”名单
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裕丰力多金肥业有限公司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土木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巨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吾尔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月1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公布《农业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对《肥料登记管理办法》(2000年6月23日农业部令第32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等18部规章和《肥料登记资料要求》(2001年5月25日农业部公告第161号)等4部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3部规章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肥料登记管理的通知》(2002年1月17日农农发〔2002〕2号)等36部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决定》涉及到肥料、农药、种业等行业,旨在依法保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实。
?????? 据了解,此次为《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第二次修订,修订内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行政审批方面
一是取消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境内申请肥料临时登记事项。此次修改中删去以下内容:
第六条【肥料登记分为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两个阶段:(一)临时登记:经田间试验后,需要进行田间示范试验、试销的肥料产品,生产者应当申请临时登记;(二)正式登记:经田间示范试验、试销可以作为正式商品流通的肥料产品,生产者应当申请正式登记。】
第十条第二款【境内生产者申请肥料临时登记,其申请登记资料应经其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向农业部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第一款【生产者申请肥料临时登记前,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规范的田间试验。】
第十七条第一款中的“临时登记证或正式”;
第十八条中的“临时”;
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肥料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肥料临时登记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生产、销售该产品的,应当在有效期满两个月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符合条件的经农业部批准续展登记。续展有效期为一年。续展临时登记最多不能超过两次。】
二是取消了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外省肥料登记产品备案核准事项。此次修改删去以下内容:
第三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登记的复混肥、配方肥(不含叶面肥)、精制有机肥、床土调酸剂,只能在本省销售使用。如要在其他省区销售使用的,须由生产者、销售者向销售使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方面
??????? 一是不再要求申请人委托具有相应条件的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试验单位进行肥料田间示范试验,肥料田间示范试验有关内容在肥料田间试验中开展。此次修改对相应部分做了相应调整,删去了以下内容:
第十一条第二款【生产者申请肥料正式登记前,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规范的田间示范试验】;
第十一条第三款中的“和/或田间示范试验”;
第三十条第二款中的“和田间示范试验”。
二是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开展肥料田间试验,也可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必须委托特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此次修改删去了以下内容:
第十二条 第一款【境内生产者生产的除微生物肥料以外的肥料产品田间试验,由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试验单位承担,并出具试验报告;微生物肥料、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生产者生产的肥料产品田间试验,由农业部认定的试验单位承担,并出具试验报告】
第二款【肥料产品田间示范试验,由农业部认定的试验单位承担,并出具试验报告】;
第三款【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认定试验单位时,应坚持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试验单位】。
第四款【经认定的试验单位应接受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试验单位对所出具的试验报告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修改为【生产者可按要求自行开展肥料田间试验,也可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生产者和试验单位应当对所出具试验报告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
??????? 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不再征收肥料登记费。此次修改删去了以下内容:
第三十条 第一款【生产者办理肥料登记,应按规定交纳登记费。】和第二款中的 “并支付试验费”。
另外,不适用产品在原有的“肥料和农药的混合物”“农民自制自用的有机肥料”基础上,增加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第三十四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植物生长调节剂。”据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可用于调节水果的生长和贮藏,适用于《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法规。
伴随着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和《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修改,《肥料登记资料要求》(2001年5月25日农业部公告第161号)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将公告中的“临时登记”修改为“肥料登记”,“工商注册证明文件”修改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删去公告中关于“正式登记”“农业部认定可承担田间肥效试验单位”“农业部指定菌种鉴定及菌种安全鉴定单位”的相关要求;
删去公告中关于提供“毒性报告”“菌种安全性鉴定报告”的要求。
另外,农业部决定废止《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3部规章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肥料登记管理的通知》等36部规范性文件,列举部分如下:
《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9年7月23日农业部令第20号公布,2002年7月27日农业部令第18号、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令第9号修订)
《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2002年6月28日农业部令第17号公布)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令第10号公布)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肥料登记管理的通知》(2002年1月17日农农发〔2002〕2号)
《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认证管理办法》(2001年12月10日农农发〔2001〕25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2002年6月19日农农发〔2002〕10号)
《农药登记环境试验单位管理办法》(2004年5月14日农业部公告第374号)
《农药登记原药全组分分析试验单位管理办法》(2005年7月27日农业部公告第525号)
《调整农药续展登记审批工作程序和要求》(2006年5月29日农业部公告第657号)
《农药良好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2006年11月8日农业部公告第739号)
《规范农药名称登记核准和管理》(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公告第944号)
《农药名称管理规定》(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公告第945号)
《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管理规定》(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
发展改革委公告第946号)
《对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管理做出补充规定》(2009年2月25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第1158号)
]]>7月1日至7月3日,为期3天的“首届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高峰论坛”在湖南张家界大成山水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7月3日在畅游烟雨张家界后,落下帷幕。本次高峰论坛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协会指导,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绿色有机产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领导嘉宾有: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质检中心主任李俊,微生物领域权威人士刘海明博士,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祁帅以及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登,副总经理、运营总监代中旭,副总经理、销售总监朱玉军等专家领导。出席媒体的主要有《农资导报》.《农资与市场》传媒.《南方农村报》.《北方农资》周刊等重磅专家学者.行业人士代表.农资企业代表.经销商及种植大户等500余人参与高峰论坛。
鄂中生态被授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会员单位
当前,在低迷的化肥行业,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生态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双重大考。鄂中生态吹响“以中医问诊中国农业,为亿万耕地疗伤”论坛集结号,敏锐捕捉农业和行业绿色生态发展脉搏,敢于做勇敢的“变革者”和“引领者”。在化肥行业旋起了新一轮的创新转型升级热潮,提出了开创性的行业新观点,构建起“鄂中化工更名鄂中生态,推进三大工程”新格局;构建起回归传统生态农业,以中医问诊中国农业;中医式作物和土壤养护科技,为亿万耕地疗伤;鄂中品牌向创新型和领导型发展新格局;鄂中生态向大单品时代迈进的新格局;构建起作物和土壤中医式生态养护全程解决方案新格局;构建起营销策略体系差异化的新格局;构建起新型的品牌传播模式等八大新格局。同时高峰论坛在行业内留下五大难忘印记!鄂中生态已站立在行业最前端,将推动新一轮的化肥供给侧改革,将拉动新一轮的化肥市场繁荣!将为大农业注入新一轮的发展活力!
? ? ? 鄂中生态公司总经理杨华登先生致辞
新格局一:鄂中化工更名鄂中生态,推进三大工程
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高峰论坛上鄂中生态公司总经理杨华登以做引领者,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做了企业报告,杨总经理在报告中指出:作为磷复肥行业旗舰企业之一,中国化工500强、中国化肥5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鄂中生态,一直在创新改革、转型升级中前行,确立了鄂中生态在中国复合肥行业实际产销量排名前列,工业磷铵产销量排名前列的行业地位。并明确提出了鄂中三大工程,即“作物营养工程,土壤修护工程,生态农产品工程”。同时伴随着公司“鄂中化工”更名为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鄂中生态重大战略转型进入实战期。这次将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科技引入农业领域,及仟金方微生物生态复合肥的开创性推出以及在行业内首次倡导中医“清、调、补”理论在作物营养和土壤养护中的应用,便是鄂中生态厉行变革创新的最好印证!
新格局二:回归传统生态农业,以中医问诊中国农业
当休闲农业、有机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正在如火如荼发展壮大时,而鄂中生态确悄然回归到传统生态农业,将中医系统性健康护理原理和方法作用于农业,鄂中仟金方就是将中医原理和用肥养护应用于农业施肥领域,实现肥料中医式养护与传统生态农业的跨界融合,集成创新。专注于改善作物的有机、无机养分、微生物,农产品产地的水、土、气、人的立体环境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恢复农产品回归到本来味道,还原农产品品质,保障作物的优效供给和食品安全,将健康还原于自然,造福人类健康!鄂中仟金方已不仅仅是肥料,而是运用作物和土壤的中医式养护科技,回归到传统生态农业的原点,找到了作物这一生物体的诉求和痛点,为作物解决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问诊开方,中医养护,这才是中国农业该有的样子!鄂中生态更是为了实现农业的情怀,实现传统生态农业的责任与担当!
?鄂中生态副总经理、运营总监代中旭就仟金方解决作物和土壤问题论道
新格局三: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科技,为亿万耕地疗伤
专家已论述土壤污染、耕地退化严重问题。鄂中仟金方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科技,专注于土壤活化、土壤调理、土壤防治、土壤修复,重构土壤生态系统,还道于自然,藏粮于土壤。鄂中仟金方不仅仅是把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复方内驱因子(所有超活性菌群的总称)有机结合于一体,体现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的综合集成功效。肥力好只是它的效果,已不仅仅是肥料,而带来的是改良土壤的生态效应才是它的真谛!为亿万耕地疗伤是一片广阔的商业未知之境,潜力巨大,鄂中生态已经找准了未来的机遇,集成了最优的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科技,已经站在行业的最前列!
?鄂中生态副总经理、销售总监朱玉军就鄂中生态销售战略论道
新格局四:鄂中品牌向“创新型”和“领导型”发展
鄂中生态对品牌价值创新进行了重塑升级。即:创新生态产品,重构品牌价值,打造微生物生态复合肥领导品牌,战略布局鄂中品牌向“创新型”和“领导型”发展。鄂中仟金方是鄂中生态转型的起点,是鄂中生态打造中医农业理念的代言人和传递者,是微生物生态复合肥领域的引领品牌。鄂中仟金方在打造上市,品类品牌的延展中,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并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促进了品牌资产的进一步提升。在品牌传播中,让经销商、种植大户、农民最直观、最深刻地感知、体验到微生物生态复合肥的核心价值主张,拉近了品牌的忠诚度及更优势的溢价能力。鄂中生态已经飞出了低端竞争的射程,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已转向以品牌为主的综合竞争,升级为行业主流!
新格局五:鄂中生态向大单品时代迈进
市场永远处于产生、生长、繁荣、成熟、衰退的周期循环当中,每一个市场周期都有一个战略机会支撑。这个机会是由鄂中生态创造的。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仍然过剩。常规复合肥销售利润底下不可逆转,聚焦大单品,打造爆品,是企业创新营销的必经之路。鄂中仟金方这个大单品引领了鄂中生态乃至整个化肥行业。鄂中仟金方属行业首次定位新品类:微生物生态复合肥;行业首次倡导:中医“清.调. 补”理论在作物营养和土壤养护中的应用;行业首次使用:“微生物生态复合肥”品名;行业首次品牌定位:作物和土壤的中医养护科技;行业首次跨界融合:“以中医问诊中国农业、为中国亿万耕地疗伤”;行业全新的施肥模式:激活作物主动吸收,恢复土壤自动供肥;超强科技支撑:复方内驱因子(所有添加活性物质总称);颠覆有益微生物高盐状态下不能存活的认知;中国第一智造:作物和土壤的中医复方;全新认知习惯:种地养地、防病抗病。未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作物和土壤的中医式养护科技是开创大单品的根本。也是提高利润额的有效手段!
新格局六: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全程解决方案
农民购买的不是肥料,而是作物的增收问题,产品差异化需求,测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科学施肥技术指导,示范推广服务满足农民的期望,为农民、种植大户解决他们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肥料。鄂中生态在本次高峰论坛正式启动鄂中仟金方作物和土壤养护工程,鄂中仟金方中医护理队正式成立。工程的启动意味着鄂中仟金方“一清”“二调”“三补”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的全程解决方案将以系统化的方式全程落地,切实解决当前作物和土壤,产品差异化,作物的增收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形成一切为农民、种植大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实现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到技术服务,营销服务,打通农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农化服务的升级与落地!
新格局七:营销策略体系的差异化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突围,仅仅依靠存量是不够的,还要锁定增量市场。化肥零增长虽然导致总量有所限制,但以产品创新为驱动的结构性增长机会仍然存在。产品的创新,好产品的生命力仍然强悍。鄂中仟金方产品满足了生命力,影响力,市场份额,能引领众多属性。已经从产品的养分复合延展到功能复合,功能诉求,在不断的拓展和延伸中。鄂中仟金方已经抢占了第一资源,已经成为微生物肥料的区隔者。鄂中仟金方通过独特的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科技,合理的价格体系制定,梯度销量的返利,赠货等,不仅能够避开与同行的价格战,在竞争中处于南海市场,还可以增加新的增长点,经销商还可以增加新的利润点,带给客户的利润是最大化的!在产业重构中,虽然行业、品牌、营销、产品、价格、推广、竞争等都在不断的变化,但鄂中仟金方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品类价值没有变,持续创新,持续创建客户的价值一直不会变!
新格局八:新型的品牌传播模式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如何让鄂中仟金方被行业,客户认知并熟知?鄂中营销人开拓了新的品牌传播途经。通过高峰论坛将产品的实验示范效果、功效传播到大江南北,形成了品牌传播,事件传播;通过媒体人士将仟金方传播到各大报刊、新媒体;通过观摩会、测产会、品牌故事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视频传播;通过统一服装、车体印刷、条幅等形成了印象传播;同时还通过微信、社群传播,引爆了整个行业,拓展了市场空间,构建起一个新的话语权!
此外这次高峰论坛还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印记:
印记一:孙思邈专著《千金方》签到!
7月1日,中国的大成,世界的山水,在大成山水国际大酒店的里里外外布满鄂中生态人的亲切召唤:“首届作物和土壤中医式养护高峰论坛”欢迎您,远方的客人!来源于仟金方的中医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即:“清毒、和调、养正”;孙思邈的《千金方》专著;对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百岁老人的长寿奥秘探研。都统统“打包”融入到签到处,鲜活的“中医”迎接您,长长的卷抽签下您的到来!这些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印记二:专家学者开放式论坛论道!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在论坛中就我国现代农业及肥料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解读。高祥照强调,改良土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一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耕地培肥措施。在讲到微生物肥料时,高祥照表示,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解磷、解钾获得一定的营养元素。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同时,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直接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和抑制病害的发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作物品质,从而产生增产丰收的效果。
论坛上,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就土壤、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讲解,白由路在谈到肥料的创新时表示,肥料创新主要是:一、养分浓度创新;二、养分比例创新 ;三、养分形态创新;四、肥料助剂创新。白由路同时提到,面对肥料的创新相对应的服务创新则通过作物的适应性、土壤的适应性、副成分适应性进行。通过改进肥料和施肥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或提高肥效的方法是目前可行的肥料创新之路。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质检中心主任李俊在论坛中就微生物肥料修复土壤的技术创新做了专题报告。李俊在报告中指出微生物在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微生物肥料的功能特点与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吻合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微生物肥发展前景广阔,十三五期间仍会以10%的年增长率发展,十三五年产总量翻一番总量达到3000万吨。
开放式论坛环节,讨论嘉宾就当前农业的新趋势、肥料领域的新技术、微生物肥料的标准、土壤的改良和养护、中医理念在肥料运营中的落地以及当前传统肥料企业转型等多个焦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鄂中仟金方开创全新肥料品类—微生物生态复合肥代表,目前已经在全国建设5万亩示范基地,形成2000多个有数据有对比有效果的示范案例,用实际效果证实了“中医式作物和土壤养护”理念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实效性。
微生物领域权威人士刘海明博士通过深入浅出、简单易懂的示例指出,要做好微生物肥料,重点是三大方向,一是筛选好的功能性菌株,二是做好真正发挥作用微生物代谢物浓度、发酵过程等的研究,三是做好菌株的定植,尤其是抗病内生菌株的定植。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祁帅用详实数据介绍仟金方示范成果报告,据报告介绍,鄂中生态先后对鄂中仟金方微生物生态复合肥进行了盒栽实验,小区实验,大田、经济类作物实验示范,经过二十多个省市5万亩不同农作物的2000多例试种实验,结果显示肥料利用率提高14.8%-30.7%,增产达到8.6%-16.8%,亩用肥料成本降低9.8元左右,节省1-2次施肥人工成本,减少三分之一的病虫害发生。该产品实现了“速效、长效、增效”,“减肥、减药、增收”,“生态、绿色、环保”、“种地养地、防病抗病”的目标。
鄂中生态新产品研发部部长艾新帅就仟金方系列产品和功效进行了讲解,艾新帅表示,通过示范田的作物长势可以对照出,鄂中仟金方产品的实际肥效明显。鄂中仟金系列产品,将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微生物菌剂复合搭配,产品含有复方内驱因子,以一清、二调、三补等三大功效恢复土壤健康,预防和解决作物营养吸收和品质的问题。
印记三:媒体发声观点!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表示:鄂中生态勇担责任,鄂中生态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性地将中医这一中华瑰宝引入农业,关注土壤,关注作物品质。这种做法不仅会带来作物产量的提高,还会带来产品品质的提高,也标志着鄂中生态在助力农业增产提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实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北方农资》周刊总编辑田原表示:随着农资产能过剩、农资经销商利润收窄等问题的凸显,更利于土壤可持续发展的肥料产品将更受关注,更有资源优势的农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经销商选择更有卖点的产品更利于长远发展。
《南方农村报》主任记者李木华讲到:中医原理和方法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也很早,但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我们比较依赖化学农业,忽略了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作用。目前,在很多地方化学用品使用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连作障碍、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让农民苦不堪言。例如,由于大棚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危害蔬菜生产的虫害、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再加上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但破坏了作物的根系,也破坏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打破了土壤平衡,致使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难。近年,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化肥农药零增长”、“土十条”等政策,主张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为中医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鄂中仟金方”微生物生态复合肥,它就是首次将中医“清毒、和调、养正”健康理论,把中医理念跨界集成到土壤和作物养护体系中。它融合多种功能性物质,复配成复方内驱因子,协调有机养分、无机养分、微生物菌群的关系护理土壤和作物,形成了“一清、二调、三补”土壤和作物中医式生态养护全程解决方案:“一清”指清除土壤中不利于作物生长的物质。“二调”一是仟金方有机养分可松土、抗板结、调节土壤酸碱度,耐盐碱等,调节土壤结构;二是指仟金方富含复合内驱因子,可促根、提苗、壮茎叶、保花果,调节作物生长。“三补”指一补大量元素、二补中微量元素、三补微生物及复方内驱活性物质。
《农资与市场》传媒主任记者王国明讲到:中国肥料发展至今,已经走过无数的产品演变与发展的历程。无论是从产品概念上来讲还是从产品的实际效果来看,现在的市场都在呼唤着返璞归真,呼唤着创新精神的出现。对此,本次会议针对如何定位鄂中仟金方为代表的微生物复合肥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前景,如何阐述土壤和作物的中医式养护,如何倡导由单一的施肥理念向激活土壤作物自主性转变,如何使人们形成中医治病,保健康,中医养地,促生长的理念,全方位,立体的向广大经销商展示了鄂中仟金方新的产品理念。
印记四:鄂中营销人忙碌与专注!
在高峰论坛大会的开始到结束,鄂中生态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服务到会场更是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详细的操作流程。在会议中专注聆听专家学者论坛报告,也收获满满!
印记五:畅游烟雨张家界!
7月3日,鄂中营销人组织随同各媒体人士,各经销商代表畅游了烟雨张家界,先后在宝峰湖、黄龙洞、民俗山寨等奇峰异景,观看了张家界民俗大戏,合影留恋,与经销商、种植大户一起留下了深情的回忆!
我国肥料行业应提升综合能力
从多年的研究发现,阻碍我国肥料发展的主要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一,产能过剩。包括总体过剩、区域过剩、结构过剩;其二,肥料生产盲从效应明显。产品同质化、品种同质化、营销同质化;其三,产品利用率低。养分结构不合理、施用方法不合理、统计口径不一致;其四,部分肥料养分配比不科学,轻有机、中微量元素肥,农化服务技术滞后;其五,市场混乱引发“价格战”,牺牲服务与质量、以次充好、“恶性竞争”循环。
所以,未来我国肥料行业应该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首先,产业集中度、产业面需提高、拓宽。其次,加快兼并重组,大型化、综合性企业需增多,产业纵向延伸,上游涉足原料,下游深度加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横向耦合,向化肥产业的相关行业拓展(煤化工、磷化工等)。再次,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研发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肥料产品。最后,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集中,二次加工产品向市场需求地转移。
氮肥:产能逐渐向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鼓励利用劣质煤;
磷肥:向云贵鄂川等富磷地区集中,鼓励利用低品位磷矿;
钾肥:做大做强青海、新疆钾肥基地。加强境外资源开发,提高供应量。
新型肥料的“新”意味着动态可循环
新型肥料是为了解决肥料生产、施用等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在原料种类、养分结构、施用方法、养分释放方式和周期、生产加工方式等方面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型肥料应该是对长期施肥惯性的校准、补充,甚至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以发展新型肥料首先应该反思和正确认知现在肥料品种、生产工艺、施肥方法等不良反应,有针对地加以改进才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基础。这种“新”是动态的,甚至是可循环的,然而,高浓度、缓释、复合是必然的趋势吗?
我国肥料行业发展需在困境中寻突破,新型肥料的陆续“问世”将解决行业发展难题。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关键是选择好原料、合理化配方并降低成本。例如,缓控释肥应适当分类发展,降低成本、环保选材、科学指导;土壤调理剂应理性生产、施用。土地是宝贵资源,调理剂首先应保证自身是安全的,同时考虑生产工艺;有机无机复混肥提倡发展,但有机质(秸秆、畜禽粪便、食品业废渣、城市废弃物等)的选择和处理一定要慎重;功能性肥料必须有控制地发展,不要只关注有益功能而忽略副作用。
液体肥料成成行业“佼佼者”
伴随着市场的规范和消费群体结构变化以及零增长目标的践行,未来5-8年还可以依靠资源、产能优势和简单直接的广告挤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一旦形成大块头的搏杀,那决定命运的就是战略和理念。销售经营方面,借力电商,不依赖电商。融入大农业,建立诚信监督传递机制,探索肥料与其它农资与农产品并进的产业机制。多建医院,少建药厂,创新营销模式,强强联合;产品与技术研发方面,加强能提高肥效的肥料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复合化,达到提高作物品质、提高土壤活性、改良障碍土壤、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重效果。
据有关数据显示,液体肥料占美国肥料使用量的50%。尿素硝酸铵、聚磷酸铵液体肥料在国外发达地区使用广泛,美国液体肥料占氮磷肥使用量的50%。液体肥料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灵活,能与其他养分和农药混合使用的优点。适用种肥同播、耕地深施、灌溉施肥,肥药同施等农田管理一体化。但是,发达地区与我国国情有所差异,所以新型肥料产品还需理性发展。针对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农业生产背景,水溶肥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可解决缺水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问题,同时对环境友好。
]]>化肥问世以后,由于其养分含量高,使用方便,从而使农业农民形成了偏施化学肥料的习惯,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不足,保水保肥透气性能下降,中低产田日渐扩大,江河湖泊水域富营养化,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田氮素向大气迁移,破坏了臭氧层,从而引起自然灾害频发。硝酸盐随食物进入人体,形成致癌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据日本调查,日本因摄入人体的硝酸盐比美国高4-7倍,其患胃癌和肝癌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8倍。
据中国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张树成研究员1981-1996年期间的256份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男性精子质量呈下降之势,其原因是食用大量施用单纯化肥的食物所致。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能,还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供水。除此以外,偏施单质化肥,其危害还表现为:
1、单质化肥当季利用率低,并呈下降趋势。全国化肥网实验结果分析,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从各地资料看,化肥肥效从每kg增产粮食15-25kg,降为5-8kg。
2、长期单纯施用单质化肥,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残留,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变差,保肥能力降低。
3、单质化肥利用率低和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淋溶、挥发、径流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污染,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单纯施用化肥,其增产效果已近极限,致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
农业,作为人类的第一产业,其发展是一具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到现在已有数千上万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开始,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农田开始投入大量的外源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等),一方面成倍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加深了农业生态系统对外源物质和能量的依存关系,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壤、水体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二十世纪70年代,人类农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既继承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又赋予其现代科技的内涵,成为各国政府和农业专家的共识,应运而生是生物复合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推广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技术,以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卫生、健康的有机绿色食品,满足人类第一需要,今天人类正在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达到人与自然协调,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生态农业”。我国有几千年的有机农业基础,完全能够以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态型农业,回避西方石油农业的弊端,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走自己特色的农业道路,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传统的有机农业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哺育了炎黄子孙,创造了中华文化,在人口剧增的压力下,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的诸多需要。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石油农业(无机农业),是在石油廉价时代产生的,确实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盲目地大量单用、连用、乱用化肥,已是后患无穷。
联合国粮食组织已把“生物-有机-无机”作为最佳肥料结构加以肯定,国务院把“高产-优质-高效”做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并制定了“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肥料工作方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业的发展已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的安定牵涉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极其重视“三农”问题。
建国初期,开国领袖毛泽东发起的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第一次农业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国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亿万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再次焕发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实现了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如果说这两次的“农业革命”是以改革生产关系为手段发展农业,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那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调整的第三次农业革命,其意义更为深刻。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对农业实行了免税并直补,其目的是要把中国农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中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让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让中国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农业耕种作物,需要投入肥料。长期以来施入无机单质化肥(或施肥不当,超量施肥),使土壤存在着单一养分浓度过高,造成土壤中物相反应存量过大,易在土壤、水域中产生有害物质,如硝酸盐类化合物……这些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养分,随水域的流动进入江河湖泊,产生水体富养成分,不仅污染水源,而且使水生杂草滋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都是农业施肥不当的结果。
施肥量日益增长,土壤结构中有机质比重下降,保水、供肥、通透能力和性能变差,板结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调。我国耕地垦殖年代久远,加上长期只重用地不顾养地,造成耕地养分失调,地力下降,虽然耕地产出量大幅度提高,但负荷过重,耕地养分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目前,除少数地区外,全国绝大多数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8%左右,旱地仅为1%左右,而欧美等国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一般在5%—8%。而且我国很少种植有养地作用的多年生牧草,近年来绿肥的面积也下降很多,加之,有机肥(如:牛、马、猪、鸡等粪便发酵)的施用量也逐年递减。
耕地质量的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导致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降低,风侵、水侵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肥料、水分流失严重,水、肥利用率下降。当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国内化肥,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为1:0.41:0.27,与合理施肥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钾肥的投入比例较小,也是影响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目前人多地少,土地由于年年单靠化肥来补充养分,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退化,有机质减少,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据统计,1977-2005年我国化肥用量增长了700%,但粮食的增产幅度仅为71%。
土壤的保护、调理、改良、修复已成为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农民能否增产增收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保护和修复土壤的根本措施是增大使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有机肥是全营养性肥料,有利于平衡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透气保水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因此,将现有的有机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是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改良土壤的关键环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解放后,党和政府花了50多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我国在1998年曾经自豪地宣布,中国不再是饥饿的国家,我们可以粮食自给了。所以,当时有人说“我们三年不生产粮食都够吃”,但到了2003年,我国库存粮食的70%—80%已经吃完了,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家院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略有回升。但能不能回升到我们的需求水平之上,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我国人口还在增长,而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根据对世界以及中国农业形势的分析,我国未来的农业只能依靠科技,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走现代集约化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回顾我们50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出化肥用量增长较快。这说明50多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但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我们首先面临的是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负债极高,农民收入和组织化程度非常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仍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化肥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57%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是靠水和肥换来的。今天,不管是氮肥还是磷肥,中国在世界上的贡献率都超过5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真正是世界第一化肥生产消费大国。而国际上的化肥在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化肥总量现在超过了西方国家,还呈大幅度增长之势。我们预测,未来全球60%的化肥由中国生产。化肥是一个高耗能、高资源环境代价的产业,西方把很多化肥厂都关掉了,现在60%的化肥要由中国来生产。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需要这么大的化肥产业,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化肥产业又必须保持发展。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90年代美国的Brown先生及西方的一些专家对21世纪中国能否自己养活自己,提出了质疑。这是基于中国在工业化开始前已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而耕地面积又随工业化的进程在逐年减少,土壤质量随掠夺式的耕作在不断退化提出来的。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按人均消耗粮食450kg计算,届时约需提供7.2亿吨。21世纪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问题。解决的办法,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已不太现实,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改良土壤,有机无机配合施肥,保持和提高地力。Brown先生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引起全世界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他的观点是,当时中国因为耕地下降难以养活自己,将要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大量买粮食会造成粮价大涨,那些非洲国家很穷,因而会买不起粮食,以致全世界饥饿的人口会更多,所以中国威胁到世界稳定。中国政府与他经过10年辩论,表示我们可以采取政策,让耕地面积不下降。10之后,他发表另一篇文章,说“你们即使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你们还是养活不了自己”。为什么?他说,你们水资源短缺,而肥料的生产粮食的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增加施肥也不能增产,那你们粮食从哪里来?他认为,中国还是养活不了自己。
近年来,我国化肥用量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但粮食总产近10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比较1977年—200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700%,而粮食增产71%,同时,种植面积下降了13%。
很明显,我国化肥用量增幅确实很大,但是农作物产量却没有相应增长,我们的养分效益持续下降,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滥施肥料到底多严重?通过对全国1333个实验地调查,发现氮肥利用率平均27.5%,比80年代有所下降;磷肥利用率也有所下降,钾肥利用率略有下降。由此看出,我国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们再算一下养分效率,发现养分用量急剧上升,但是单位养分生产的粮食大幅下降。
我国在国际上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状况,产出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日本、韩国,而我们的投入量在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原因就是,施肥不合理,尤其是在高产地区,施用的养分严重过量。华北平原对小麦、玉米做了大量调查发现,以1公顷小麦用250公斤的氮肥作为标准(在欧洲一般都是180公斤),发现90%—92%的农户施肥过量。
美国还有一位教授发表了《施肥到死》一文,其中有一句话说“中国一直没有减少氮肥用量的打算,甚至非常坚决地强调还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因为中国需要粮食”。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每年每公顷耕地沉降10公斤氮,经过20年后,25%的物种没有了,尤其是双子叶植物都会死亡。所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英国的氮肥沉降量不能超过20公斤。中国的沉降量是多少?华北平原每公顷是60—80公斤,作物能不死吗?经过20年的大量施肥,土壤里养分大量累积。我们对华北平原140个农户调查发现,每公顷累积氮280公斤,相当于一季作物需要200多公斤,土壤里面就累积了280公斤。当然,并非所有地区的耕地都有这么高的累积量,但从被调查地区可以看出,全国整体上存在养分过量的问题。
我们施肥不是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来施肥,就像我们养孩子一样,不是按孩子的生长规律,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一辈子要吃的食物喂进去了。我们一次性把作物所需60%—90%的肥料全部施进去,但那时候作物所需养分非常少,这时就会发生抑制作物生长的情况。我们在玉米上发现,施肥太多,苗反而长不起来,少施肥反而长得更好。
高效施肥的出路在哪里?必须考虑所有的养分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管理。现在不是养分不够,而是养分分配不合理,造成肥料养分没有发挥他的潜力。土壤里累积的养分没有利用,更没有把环境里的养分考虑进去;化肥用量大幅增长,但作物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用好所有的养分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采取多学科的手段,同时提高养分效率与作物产量。
我们的目标是: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环境安全。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每公顷100公斤增加到183公斤,粮食产量跃上一个台阶,从每公顷3吨增长到4吨。最近12年,化肥用量增加了100公斤,但产量仅增加0.3吨。下一步要增加到6吨,靠施肥还能实现吗?我国现在1公斤养分生产27公斤粮食,法国1公斤生产87公斤粮食,美国1公斤生产47公斤粮食。首先土壤质量要优良,要保证在干旱、病虫害的情况下,保持稳产。
农业施肥应以“四维结构”多元配位肥料为主。“四维结构”肥料,是以微生物菌肥、高质有机肥、调理改性肥、中性微量元素肥(有机肥、无机肥、矿物质肥、微生物菌肥)构成,是“绿色生态”型肥料。这种新肥料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适应土壤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它不单是农业田间施肥操作的方式方法,而且涉及今后肥料企业生产肥料品种结构调整、产品换代的问题,是未来农业用肥的发展方向。
]]>2017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稳健起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发展的底色更绿了。
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节水迈出重要步伐。2016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3,农业用水总量实现有效控制,在突破我国农业发展缺水瓶颈上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工程节水、技术节水、旱作农业节水扎实推进,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全国节水农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天然降水利用率达到60%。
农药使用量保持在30万吨(折百)左右,继续保持零增长。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4亿亩次,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比上年提高2.1%。
化肥使用量6000万吨(折纯)左右,接近零增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一些地方甚至实现负增长。其中,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16亿亩,机械施肥面积超过8亿亩,秸秆还田面积8亿多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8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约4800万亩。
三类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均达到60%以上,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逐步缓解。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秸秆资源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全面推进,综合利用率达到82%。农用残膜标准化分类收集、规模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商品化应用的运营机制初步构建,农膜回收率达到60%。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616万亩,农业休养生息取得实质性进展。2016年,在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实施轮作试点5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休耕试点116万亩,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重金属污染、华北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藏粮于地”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
液肥,顾名思义,是一种液体肥料,就是把各种元素有机物螯合复配与水融合后直接喷施于植物叶面或根部,让其吸收较为快速。
液体肥料由于其速溶、均匀的优点,是灌溉设备施肥的首选肥料。由于其即用性,无需搅拌溶解,非常适合自动化施肥。在灌溉技术及自动化施肥普及的国家,液体肥料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液体肥料占全部肥料的38%,以色列的田间几乎全部用液体肥。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罗马尼亚等都是大量应用液体肥料的国家。
一、液体肥料比传统化学肥料营养更加全面,作物施用后生长更均衡。
液体肥料以氮、磷、钾为主要原料,可添加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钙、镁、铁、锰、硼、锌等中微量元素。此外,为增加肥效和肥料的螯合作用,部分产品还溶入了适量的腐殖酸、氨基酸、有机质或小分子的黄腐酸,可满足作物生长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传统化学肥料一般成分比较单一,长期使用化肥必然导致土壤中所含养分趋于单一,易使作物营养失调,从而导致作物内部转化合成受阻,必然导致作物品质下降。
二、液体肥料是多功能性肥料,作物施用后抗逆抗病性显著增加。
液体肥料不仅仅提供给植物营养成分外,还可以提供附加的生理功能。液体肥料可添加海藻多糖及低聚糖、甘露醇、酚类多聚化合物、甜菜碱、藻朊酸及天然抗生素等物质,可起到抑菌抗病毒、驱虫的效果,大幅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抗盐碱能力,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产生较强的抗性。
传统化学肥料仅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含有有机质、腐殖质,因此,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大量使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的有益菌、微生物的大量死亡。
三、液体肥料易被植物吸收。作物施用后长势旺盛,可明显提高产量及作物的品质。
液体肥料除了添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外,他还含有有助于作物吸收的助剂,使液体肥料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液体肥料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增大接触面积,使水溶性物质比较容易透过茎叶表面细胞膜进入植物细胞,使植物最有效地吸收液体肥料中的营养成分。
国内应用液体肥料对土豆、玉米、小麦、花生、甜菜、黄瓜、西红柿、草莓、葡萄等各种农作物和水果做的对比实验均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作物施用后,产量及品质明显提高,叶菜类增产20%以上,粮食作物增产15%以上,果树增产10%~30%。液体肥料对农作物提早成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以及在水果保鲜和抵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果蔬保存时间也明显延长。由于农田大量使用传统化学肥料,其肥料利用率低,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从而导致蔬菜瓜果品质大大下降。
四、液体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改善土壤微生态、活土促根及抗重茬。
液体肥料可直接使土壤或通过植物使土壤增加有机质,激活土壤中的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在植物、微生物代谢循环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土壤的生物效力增加。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物可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养分。液体肥料中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生物活力,促进速效养分的释放,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抗重茬能力。
由于传统化学肥料不含有有机质、腐殖质,因此,大量使用化肥,土壤由于有机质和腐殖质缺乏,土壤团里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板结。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平衡,使得作物微生物群体单一,有益菌减少、病虫害大量繁衍,易发生病虫害。
五、液体肥料具有含量高、安全、无公害的特点。
液体肥料属于无公害的水溶肥料,其养分含量高,与作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对人、畜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其他任何化学肥料都无法比拟的优点。
传统化学肥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大量施用化肥,易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而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N-亚硝酸基化合物为强致癌物质。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肥料利用率下降,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过分积累,促进土壤酸化,污染生态环境。
液体肥料具备养分含量高、营养全面、速溶性快、杂质少、肥效快、吸收率高、使用方便、多功能化、施用安全等优点,是真正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好肥料。目前,液体肥料产品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并在逐步替代化肥。因此,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特别是灌溉设施的普及,液体肥料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华东、华中尿素市场交投清淡,成交气氛偏弱,安徽主流出厂1630-1660元/吨。西北尿素市场农需未有明显进展,货源外运为主,现新疆地销主流出厂1180-1230元/吨。西南尿素市场继续受低价外源冲击,需求跟进不旺,目前川渝出厂1640-1680元/吨,广东市场成交1720-1740元/吨。近日,国内尿素市场偏弱整理,仅局部因供应量少且存在部分农需而挺价,多数地区新单不旺。目前减产检修企业未恢复,尿素日产维持15.05万吨左右。卓创预计,短线国内尿素市场延续弱势观望,部分成交价格有所松动。
磷肥
国内一铵进入销售淡季,下游需求清淡,市场有价无市,由于复合肥企业新单采购不足,库存压力增加,一铵企业纷纷低价出货。
湖北地区一铵55%粉主流报价1850-1900元/吨,成交1750-1800元/吨,低端降至1750元/吨以下,58%粉报价1950元/吨,成交1900元/吨左右;60%粉成交2000-2050元/吨,新单成交有压力,保底销售;西南地区一铵55%粉报价1750-1800元/吨,成交1700-1800元/吨,无运输优势,外发较少,少量发西北;山东地区一铵55%粉出库1930-1950元/吨,交易基本停滞,市场到货量少;河南地区一铵55%粉出厂报价1850元/吨,成交1800元/吨,55%颗粒报价1900-1950元/吨,实单成交可谈。一铵市场观望气氛加重,复合肥价格不断暗降且销售压力较大,对一铵补货有限。虽一铵企业已开始保底及承兑收款,但成交无好转迹象。卓创预计,近期一铵以小单为主,零星走货,前期预收订单扫尾可陆续执行到3月底,后期一铵企业或进入停车检修周期,价格一单一谈,随行就市。二铵市场稳中偏弱,企业报价暂维持前期,国内市场发货仅维持半个月左右,近期企业调价意义不大。前期到站货源以低价订单为主,近期新单成交价相对偏高,市场价持续倒挂,下游出货心态较急,补货意愿不强。企业出口订单执行情况稳定,64%二铵出口商谈价FOB 365美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有出口小单在执行。
价格方面,湖北品牌64%二铵出厂报2450-2500元/吨,成交2400元/吨左右,新单稀少。西南品牌64%二铵东北预收到站报2700-2800元/吨,高端报价退市,执行预收为主。市场方面,64%二铵甘肃市场价2650元/吨;新疆地区64%二铵主流批发价2780元/吨左右;64%二铵东北地区批发价2700-2800元/吨;山东地区64%二铵市场价2650元/吨左右。二铵市场大势趋稳,预收订单基本执行到3月底,新单成交量稀少,且价格略显松动。卓创预计,随着春季用肥的全面启动,后期内贸销售更加清淡,市场价将呈稳中下滑态势。4月以后完全向外销转移,重点关注国际市场动态。
钾肥
氯化钾成交不温不火,市场整体报价暂稳。究其原因,一方面前期低价货源消耗殆尽,剩余高价库存继续等待春季用肥采购,故报价守稳盘整。另一方面临近月底,本年度钾肥大单合同有望在北京国际化肥会议期间敲定,由于业内看涨预期较强,因此对当前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除此之外,当前港口钾肥库存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再加上新货源到量明显减少,商家挺价信心仍在。截至目前,62%俄白钾主流成交2000-2030元/吨,局部低端成交1900元/吨左右,可视为当季底牌价格。边贸口岸钾肥库存较大,下游零星采购。62%俄白钾主流成交1770-17802元/吨,大单及老客户或有商谈可能。
复合肥
短期复合肥企业继续等待春季用肥启动,虽下游需求缺口量已不大,但企业库存压力尚在。同时,高氮肥推动受阻,或将加大商家优惠力度。因此,预计短期复合肥市场虽表面报价企稳,但成交优惠幅度依旧较大。春季用肥启动缓慢,农户零散采购致中下游农资公司库存下降缓慢。在此情况下,商家资金回笼有限,新单补仓需求较弱。另外,当前高氮肥推进欠佳,企业各种优惠政策难以有效刺激市场,库存压力渐增,价格稳中仍将伴有松动。
截至目前,山东地区45%S(15-15-15)实际出厂2070-2350元/吨;安徽地区45%S(15-15-15)实际出厂报价2050-2150元/吨;湖北地区45%S(15-15-15)实际出厂2050-2150元/吨;河南地区45%S(15-15-15)实际出厂2000-2100元/吨;江苏地区45%CL(15-15-15)出厂报价1850-1950元/吨。另外,高塔高氮肥40%CL(30-5-5)出厂1750-2000元/吨,高塔缓释40%CL(28-6-6)出厂2400元/吨左右,成交可议。
农民农资用量减少或降低投入,会严重影响今年肥料销量。粮食作物收益低,尤其是玉米种植户入不敷出,多地爆出种粮大户亏损弃种消息。有农资企业反映,欠款可能无法追回。吉林通化的一位经销商表示,农民种地积极性很低,种地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虽不会撂荒,但会种植投入相对少的作物。当地是玉米主产区,销售渠道稳定。政府号召种大豆,但农民担心没销路,目前仍在犹豫。预计今年化肥销量大幅减少。若改种豆类,用肥量将比往年减少一半;若继续种玉米,也会减少用肥量。辽宁的一位经销商表示,今年辽宁化肥用量可能减少20%左右,预计市场上不会缺货。销售越向后延伸,涨价空间越小,不排除到4月份春耕来临之时出现肥价回落现象。
氯化铵
目前国内氯化铵市场弱势运行,价格承压下滑。企业执行前期预收为主,下游需求疲弱,整体交投一般,业内人士对后市普遍信心不足。氯化铵会议后,部分企业限产,通过计划性生产,避免产销失衡加剧,氯化铵市场后期运行或有所好转。近期国内尿素市场利好匮乏,整体维持不温不火,复合肥企业成交价格明稳暗降,对氯化铵市场支撑有限。卓创数据监测显示,目前国内湿铵主流出厂报价450-600元/吨,干铵主流出厂报价550-650元/吨。
硫酸铵
硫酸铵市场短期交投不佳,成交重心下滑,局部报价下调幅度较大。山东地区硫酸铵市场行情低位下调,报价下滑30-60元/吨至560-620元/吨,成交略低;河北邯郸市场成交低位,出货参考510-565元/吨,唐山地区成交略显疲态,出厂参考560-610元/吨;山西地区出货不佳,新单参考440-480元/吨;西北地区主流出货尚可,宁夏出厂参考450元/吨附近,内蒙古出厂参考380-410元/吨;东北地区平稳观望居多,辽宁成交参考700-720元/吨,黑龙江成交参考660-730元/吨;现己内酰胺级硫酸铵市场报价略显高位,主流出厂参考680-700元/吨,部分低价参考560元/吨,高端800元/吨;氰尿酸级硫酸铵短期行情稳中偏弱整理,出厂参考600-630元/吨。
化肥春耕销售接近尾声,尿素后期主要依靠工业用肥支撑,复合肥多在等待玉米肥政策出炉,磷肥春季备肥工作结束,价格已明稳暗降;钾肥尚存需求支撑,继续坚挺观望。短期内,化肥内贸需求整体缺乏强劲支撑,后期关注出口情况,局部成交不畅下重心仍存下移空间。
]]>